00:58编者按:村干部,是党的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要一环,他们承担了党的政策主张在乡村落地实施的重要任务,如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搭建发展平台,让他们在广阔的乡村大展身手,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一直在探索。我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畅通村干部的职业上升空间,激励优秀人才在乡村扎根,实干奋斗,助力乡村振兴。“村干部升职记”聚焦提拔到乡镇工作的村干部,希望以此激励更多村干部,扎根基层、干出成绩,实现精彩人生。“凯总,目前公司收购刺梨鲜果进展如何?生产情况怎么样?”9月10日,在位于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的贵州益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洗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世文仔细向该公司负责人凯维江了解情况。洗马镇种植刺梨3.8万亩,产业效益直接关乎农户利益,分管农口系统,陈世文将产业发展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陈世文(右)在公司了解刺梨生产情况。因气候和地理原因,洗马镇种植的刺梨比龙里县其他地方要早采摘半个多月。“虽然种植面积大、采摘时间早,但产业并不占优势。”陈世文说,年,在他调来洗马镇之前,当地没有刺梨加工企业,村民在种植、销售等方面都是单打独斗,产量、售价均不太理想。陈世文(左)了解玉米制种情况。为改变现状,到任一个月,陈世文深入全镇调研,了解情况。随后,投资万元建设的贵州益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刺梨深加工项目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镇内没有深加工企业难题,村民还能就近以合理价格销售刺梨鲜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陈世文说,镇里通过集体合作社保底收购的方式,激发了村民种植刺梨、管好刺梨的积极性,附近村镇的农户也将刺梨鲜果卖到洗马镇来,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年出生的陈世文是土生土长的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人,年轻时,他在外做水果批发生意、建筑工程,钱挣了不少,人也混得风风光光。“那时候村里面很穷,路也烂,越野车进村都要被泥路上的大石头把底盘刮得咯噔咯噔响。年,我们镇党委领导找到我,提出请我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想法,让我带领大家发展起来。”陈世文的工程干得热火朝天,小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一下子就放下手中的生意,他舍不得。“你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才是富!”就在陈世文犹豫之际,家人的话,让他下定决心。同年,陈世文到大岩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年,陈世文组织召开大岩村群众入股大会。“当村支书和自己做生意不一样。自己做生意,操心的是自己,最多是一家人,但是当村支书,考虑的是全村上千口人的未来。”村里的工作不好干,陈世文靠着一股干事的蛮劲,一步一个脚印做。每天,他带着无数个问题入睡,又带着很多问号出门。“我们村虽然离龙里县城远,但是很靠近贵阳市啊!”陈世文翻开地图,眼前一亮:大岩村虽然交通条件差一点,但是处处是青山绿水,生态资源保护完整,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民族文化底蕴浓厚,背靠贵阳市的几百万人口,可以围绕省会贵阳市做文章。年春天,陈世文(右)带领群众清理沟渠。群众看村干部,村干部看村支书。鉴于大岩村布依族群众占全村总人口的98%,要改变现状必须该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于是,陈世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进村入户,和村民交流,收集村民意见和呼声,集思广益,决定先从基础设施起步,从精神文明抓起。修道路、建水渠、安路灯、拓河道……每件事情,陈世文都带头干,亲自参与设计,抓项目、找门路、争资金,干一件成一件,大岩村也在悄然变好,凝聚力也在增强。年,陈世文开始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由于大岩村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太多,保护好绿水青山才是大岩村发展的资本,通过多方考察和研究,村里面最终选择了‘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打法。”建设村寨,陈世文(右)搬运瓷砖。大岩村的根雕艺术在当地十分出名,但因为村民各自为阵,没有抱团闯市场,一方面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另一方面信息、市场也不通畅,大岩根雕无法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大岩根雕前景广阔,脑子活泛的陈世文在年初,聚集全村的根雕散户,由村党支部牵头,筹集万元资金,以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骨干,成立了贵州艺合民族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当年就解决了10多名群众就业,每人每月收入两三千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5万元,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学习根雕技艺。从根雕产业抱团闯市场起步,大岩村的其他产业经济发展一路开挂。年,在陈世文的主导下,大岩村组建了村集体企业“贵州金盛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集体资金万元、融资万元,整合集体和群众的荒山荒地亩,打造大岩村“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旅游项目,于年9月19日开园。“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当时来客超过我的想象,每天都在增加。”陈世文说,一个月的时间,观光园就接待游客10来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当年解决群众就业0人次以上,发放务工工资2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6万元以上。“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现在每年都给村集体带来20多万的收入,但是没人想到这个项目的成功,背后深藏着一些辛酸的故事。大岩村现任村支书吴素萍说,在“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资金短缺、找不到外援的情况下,眼看着将要被“掐脖子”,陈世文心一横,就和8名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商量,以个人的名义贷款共计万元为“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注入建设营运资金。“现在想起来,当时自己的胆子太大了。”但是为了全村的发展,陈世文从来没有后悔过。每逢节假日,“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游客爆满。好事接踵而来。大岩村亩短平快的草莓产业每年带动群众就业1万多人次,年产值超过万元,给群众发放务工工资上百万元;游客来了,村集体家底厚起来了,为群众办公益事业也更有底气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房,村民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全村的农家乐从无到有,年达到10户;该村的“秘境山坡寨”和“顽·乐尧”“清风别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休闲露营基地和特色民宿引来游客的光顾;根雕艺术品远销省内外……陈世文(右)和吴素萍(左)合影。大岩村的可喜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村子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系列荣誉称号,入选年全国村典型案例。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陈世文获得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年,陈世文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年7月底,陈世文被组织破格提拔为醒狮镇副镇长,从一名农民直接成为公务员。年6月,陈世文调任洗马镇。对于未来,陈世文说:“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依靠群众,有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事业,干好产业”。策划/王太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高荣华编辑江佳佳二审王太师三审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