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三年扶贫路点滴见真情丨龙

我叫岑莉,年3月,我荣幸受组织委派从黔南州老年大学到龙里县洗马镇猫寨村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

思路决定出路,驻村第一天,我在思考如何“下手”抓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凭着过去曾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经验,明确了“五个什么”的工作构想,即:我为什么驻村?猫寨村的群众需要做什么?能为猫寨的群众做什么?产业链延伸为什么?全村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路是什么?

岑莉(左一)

深入调研,联络感情,尽快摸清村情民意   为了尽快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我与苗族的“姨妈们”“带花”(穿苗族服装),学苗语、编山歌、“摆家”、推磨子、打野菜、看“石猫”、学做豆腐乳,很快与猫寨村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用半个月的时间也摸透了猫寨村的基本情况,这个龙里县北部距省会城市贵阳仅有30公里的苗族小山村,年尚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面积共有16平方公里,有7个自然寨,人口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占比达26.87%;有农田亩,耕地.3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掌握了猫寨村的“家底”后,我开始与村“两委”班子、其他驻村干部共同分析琢磨制定脱贫计划和发展规划。   立足当前,解决问题,确保群众如期脱贫   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立足当前,首先考虑如何让猫寨村群众如期脱贫问题,我们围绕解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下功夫,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我与工作组其他同志一道认真落实了“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寨”、“小康房”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龙里县委提出的“1+3+8”提升提质巩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求。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住房安全、医疗、教育等做了哪些,协调资金65.4万元,解决人口脱贫,修了8.4通组公路,19.8公里串户路等等,安装96个路灯。并于年7月代表龙里县顺利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脱贫”评估验收。     同时,注重带动引领,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通过努力协调有关部门,为返乡创业人员陈昌友兴建养殖场,年6月顺利注册了贵州省宏升沅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如今,猫寨村已注册有两家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50万元和万元;并陆续建起了6家初具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其中有5个基地已经投入使用,还有1个正在建设中。5个养殖场共投入资金多万元,其中20万元将用于基地的生态绿化,特色养殖产业已显现雏形。

着眼长远,做好谋划,探索产业发展路子   由于猫寨村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产业支撑,自身造血功能不尽人意,探索一条有利于猫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衔接下步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路径,成为我驻村后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调研和逐步探索,初步形成了猫寨村符合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新路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猫寨村群众都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田地大量丢荒的现状。借助前期已经种植有多亩刺梨作为基础,我在思考如何把刺梨产业做大做强,并形成产业链长期巩固发展。年8月,我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广西顾式有机农业集团负责人、有着“中国十大有机行者”称号的梁家熙先生,并力邀梁家熙先生多次来到猫寨村对刺梨基地和农业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评估研判,在得到该集团初步认可猫寨村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自己同时积极向龙里县委、政府推荐该集团到龙里发展,促成了年9月份县委统战部主持召开了广西顾式有机农业集团投资猫寨村农业产业洽谈会议,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三年扶贫路,一生扶贫情。扶贫路上故事说也说不完。猫寨组有个聋哑的孤寡老人兰正伯是个低保贫困户,他知道我是猫寨村第一书记,有一天因为刮大风把贴在他家门上印有“第一书记岑莉”相片的联系卡给吹走了,他跑到村委会用手势比划叫把“岑莉”补上,他家里没有油下锅了,他也会到村里用手语叫“岑莉”帮忙打电话叫住在镇上的兄长帮他割点肉来;这些点点滴滴小事自然而然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并在群众中产生了一种亲和力、凝聚力与号召力,工作也很顺利得到村民积极支持,我负责联系的猫寨组和长沟组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全镇“擂台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

编辑刘思博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zx.com/llxzx/162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