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永芬,年出生在龙里县湾滩河镇营盘村的一个苗族家庭,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到村卫生室看病的时候,发现那里没有一个医生,要到几十里外的湾滩河镇中心卫生院看病。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到了镇卫生院,我发现说苗语的村民们无法说清自己的病情。看到满脸无奈的村民,那一刻,从医的念头忽然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年,我带着从黔南民族卫生学校负笈两年学到的医术,回到营盘村木马卫生室,成了一名村医。日诊临床,晚上读书,为了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我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陈永芬为苗族群众看诊为群众诊治多发病、常见病之外,我还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接种工作做出了贡献。由于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接种意识淡薄,我上门核实做好登记,劝说群众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对于困难户,我总是开着面包车带他们去镇中心卫生院接种,经过几年的努力,木马村的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提高,各类预防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 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经常半夜出诊。年12月的一个夜晚,晚上异常寒冷,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我刚刚睡觉,突然接到消息,邻村村民陈昌连的妻子难产。我急忙起床,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并联系镇医院,自己还垫了药费,直到产妇安全,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驱车回家。陈永芬用自己的车接送病人六年来,我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一共接诊病人上万人次,出诊两千人次,从没有收取群众一分钱的出诊费。六年来,我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我都一清二楚。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许多外地病人都慕名而来,找我治病、得到过我医治的人,都夸我是“苗家的好医生”。陈永芬,年出生,龙里县湾滩河镇营盘村村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整理编辑赵雨思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