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实践活动收获颇多,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学会了付出和奉献。”贵州民族大学“三下乡”民汉双语志愿服务队队长陶锋说。
最近,由贵州民族大学组建的45支社会实践服务队正在全省多个乡镇参与扶贫调研、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充分发挥贵州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特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利用民族特色开展双语志愿服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讲解党和国家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坚实的群众基础。
“脱贫攻坚青春助力”民汉双语服务队的19名志愿者此次去往黔东南州黄平县重安镇开展志愿服务,走进重安镇各个村子参与扶贫调研、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喷绘宣传标语,把国家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民心。 陶锋介绍,重安镇第二小学留守儿童居多,大多缺失父母陪伴,志愿者们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开展“四点半小课堂”辅导当地小学生课后作业,同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生活常识普及,组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等。 另一支由13人组成的民汉双语服务队,在黔南州龙里县醒狮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每家每户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录制村民对建国70周年的祝愿视频,以及采访当地善歌的布依族老人。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收获满满。”该服务队新闻学专业的吴化献介绍,该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小孩居多且文化水平偏低。他们通过宣传解释和发放传单对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尽量讲的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特别是在一些用火、用电、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的讲解上更为细致,“这直接关系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说。 一直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坚持致力于服务民族地区,发挥民族特色,为偏远地区输送优秀人才,将党和国家的新思想、新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中去,并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彰显新时代青年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
实习生王莲徐回回
贵州日报当代当代融媒体记者郑佳佳
编辑 朱迪
编审 涂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