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了,真的甜……感谢党!感谢驻村工作组!”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带领当地村民经过8天的奋战,成功为铜鼓寨八九组清理了两口甜水井,解决了多名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 作为参与的一员,我也品尝到了其中的喜悦。 平西村属丘陵地区,地势偏高,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地表水难以保存。常年来,用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铜鼓寨的余名村民。 听寨里的老人说,铜鼓寨自古就缺水。村民只能依靠寨脚的两口井挑水饮用,而这仅有的两口井因为年久失修导致水质恶化,出水越来越不稳定。7至8月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再次让村民们脸上愁云密布。 “再不出水可能我们真的连碗都没水洗咯!”在一天吃过晚饭后,九组村民莫付丁找我抱怨。 村民的诉求就是最大的命令!我马上把这一情况和驻村工作组其他同志沟通,商量解决方案。
邹蕴波帮助村民修水井
通过多方奔走,多次协调,争取了水泥物资赞助,为水井的维修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的方式,动员大家投工投劳加入清理水井的工作中。 人物俱全,只欠行动。驻村工作组长一声令下,炎炎烈日里,许多村民放下手里的农活前来帮忙,驻村工作组组员争先恐后,大家一起清理淤泥,挑沙砌砖,干得热火朝天,挥汗如雨。虽然我的手被磨破了皮,但看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8天辛勤奋战,两口甜水井重新焕发生机。当清澈甘甜的井水缓缓流出,寂静的铜鼓寨沸腾了!村民们开心地笑了,纷纷涌向前去尝一尝刚打出来的井水。 甘露滋润心田,几位村民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礼炮,庆祝这欢乐的时刻。已经80高龄也在现场帮忙的罗明凤奶奶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地连声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 这是我两年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少了些轰轰烈烈,多的是平平淡淡;少了些在办公室的文案工作,更多的是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 作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一员,我有志做一名脱贫道路上的“挖井”人,在美丽的平西奉献我的青春。 邹蕴波,年9月,从龙里县龙里县财政局到平西村开展驻村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整理编辑朱登芳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