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咏煤炭》。
我叫王国英,身高只有1米5,微胖的身材,是贵州黔南州冠山街道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我的扶贫之路要从年的那个夏天说起。
年8月,在龙里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总攻阶段,作为土生土长的龙里人,我是从穷窝子里走出来的,参加工作这几十年,换了几个岗位,但始终没离开过乡镇。我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脱贫攻坚有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主动向街道党工委请缨,背上了行囊带队到冠山街道高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时驻高坪村脱贫攻坚工作组唯一女干部,我要女干部心细、考虑问题要更周到的优势发挥出来。
“街道派我来,就是要让我与大家一起坚定信心、顽强奋斗,面对这一场不能后退的战争,就算脱层皮,也要彻底取得绝对胜利。”这是我来到高坪村说的第一句话。
我知道脱贫任务艰巨,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我把“脱贫任务清单”详细算到了每天。每天带队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晚上和群众拉家常,召开院坝会,听群众诉求,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入我的记事本,倒排工期,逐一解决。
在龙里县脱贫攻坚总攻期间,我带队完成高坪村串寨串户路35条米,修建“一事一议”通组硬化路约21公里,串户、独户路约2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盏,完成实施危旧房整治和危房改造共61户,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有人问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你最骄傲、最欣慰和最遗憾的三件事是什么。我想说,我最骄傲的是我们的脱贫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高坪村88户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成功实现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最欣慰的应该是为了脱贫攻坚任务,我把儿子参加高考的事情抛诸脑后。没有我的陪伴,儿子也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最遗憾的应该是父亲的过世,就在国家第三方评估组来的前一周,母亲打电话说父亲病重住院,我告诉母亲第三方评估结束后就马上赶回去,但是父亲却等不到我回去就离开了,连父亲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这是我觉得最遗憾的事情,但是我相信父亲能理解我。
虽脱贫攻坚的路上有流汗、流泪甚至流血,有苦也有乐,很多干部都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我只不过是最普通的一个。通过三年多全县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龙里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第三方评估。
如今的我,在组织的安排下,仍然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尽管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做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
编辑张婷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