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以工代赈惠民生铺就乡村振兴路

连日来,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行,通过项目实施,新修产业路、采摘步道和蓄水池,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新村“以工代赈”新修建的产业路。在冠山街道五新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现场,笔者看到,新修建的产业路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穿梭在青山翠竹之间,延伸到果园各处。项目建设者们正在忙着铺设混凝土和管道安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已经完成路面硬化和采摘步道大概8公里和管网铺设多米,完成整个项目的90%,整个工程大概在这个月月底完工。”现场施工负责人肖伟表示。当地务工群众正在进行管道铺设安装。据了解,五新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2万元,新建泵站1座,上水管米,新建立方米高位水池1口,配水管10.27公里,改造生产道路8.65公里,改造生产便道米,新建基地采摘步道1.61公里。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能用人工的尽量不使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原则,吸纳了当地余名群众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5万元。当地务工群众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工作。“这个工程一动工我们就来做的,大约做了5个月了,我觉得还可以,能给我们增加一笔收入,一个月大约得到元,很高兴。”务工群众李云贵满意地说。“以工代赈这个项目是我们村合作社承包来做的,增加了我们村集体收入,我们盘点下来,村集体经济能增加几十万元,同时还带动老百姓务工,增加群众收入。”五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红霞说。当地务工群众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工作。产业路建设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既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毛细血管”,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五新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覆盖当地秋月梨产业余亩,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前坑坑洼洼的“毛坯路”变成了一条条便捷通畅的“产业路”,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能。余红霞说:“产业基础设施提质,就会加大我们招商引资的力度,我们把经济从单一化变成多样化,路一旦好走了,游人就会进来打卡、赏花,就从单一的传统农业转化成为我们农文旅服务的一个基础设施的项目,远景是比较不错的。接下来,这个产业路修完以后,我们五新提的近郊游农文旅结合就不仅仅是靠口头上说,我们的梨园歌会、赏花这些就可以落实,助推我们文化、旅游、产业向前发展。”五新村“以工代赈”新修建的产业路。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是龙里县惠民生、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里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引领作用,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实施为民、项目建设惠民为导向,在全县农业农村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帮助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拓展助农增收渠道。数据显示,年以来,龙里县共争取以工代赈项目16个,获批中央资金4万元,吸纳群众就业人以上,发放劳务报酬.39万元。年,已争取以工代赈项目5个,获批资金万元。(文/图张登艳、刘匀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zx.com/llxlp/169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