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迎来了毕业的季节,我的人生分界线就此开始。或是向上深造读研,或是跨入洪流社会,左右抉择下的我,没有勇闯天下的豪情,亦不甘沦落一事无成的流浪,就此,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志愿者。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背上行囊,听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了龙里县湾滩河镇新龙社区打夯村,当上了一名基层扶贫志愿者。
都说一条路要走到黑,而我的“不归路”正是烈日炎炎下的中午,一切事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适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这是祖国的战争,也将是我的战争。我于此时不请自来,自当决胜最后荣誉而归,我和我的祖国必将站在胜利的终点。这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艰巨,让我每分每秒都在鞭策着自己。
美丽乡村
想起刚到村委会时,第一感觉是熟悉的,因为我自己就是农村出生,加上村支两委干部的热情欢迎,使我倍感亲切。接着就是融入工作中去,才发现,村里面常务干部都是老同志,年轻人少,对于电脑操作很多都是很吃力,于是我就顶上了电脑操作员的位置,一堆资料等着上报,一堆系统信息等着录入。几天下来,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才行啊。
打夯村是偏远的山村,交通不便,地势不平,导致村里很难有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开启了为村民谋产业的行动,引进茶叶种植、海花草种植、稻田养鱼等为民创业增收的项目。结合村情民意,打夯村种起了60多亩的茶叶,50多亩的海花草,慢慢的村里开始有了产业的支撑,带动了许多村民们一起参与。零零点点的发展起了经济作物,为将来规模化发展铺垫了道路。
新村新风貌
为了更加了解村情,我和村支两委们经常一起下村入户,走访贫困户,了解各困难家庭,熟悉村容村貌,建立相关台账,做好登记,为自己的扶贫工作做好一切准备。
转眼一年零三个月了,我见证着村子的变化,这村子也见证着我的成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居环境整治得到了改善。村里的窜户路通到了家门口,路灯也照亮了夜空。而我,在这一年多来不仅仅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我也在这大家庭里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致力基层,实现自我梦想。
我的志愿者道路仍在进行,也许哪一天我的道路就走到了夜晚,那这段历程将是星星之光,照亮我梦想的天空。在这扶贫路上,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我基层扶贫志愿服务的工作。
杨峰,龙里县湾滩河镇新龙社区打夯村的驻村干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整理
编辑 黄昕蕊
编审 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