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龙里大草原上,盛夏的风格外凉爽宜人,蓬明连从兜里掏出手机,拍下了这片久违的蓝天,轻声说道:“天很蓝,云很白,真美!”
这是7月8日高考结束后,蓬明连第一次回家。因为,高考一结束,她就开始为上大学的费用操心了。于是,她在龙里县城一家火锅店里找到了一份暑期工,一个月元。上午9点上班,到晚上9点半下班,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只要她晚上一投入学习,所有的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如此心若止水的女孩,也只有像蓬明连这样经历过磕磕碰碰的姑娘才能做得到。
父亲过世家庭陷入困境
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今年20岁的蓬明连刚刚考进大学,稍微晚了一些。但是相对于村里的同龄伙伴,他们早已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了,所以说她又是幸运的。
↑锁兰山——蓬明连的家乡
二十年前出生于龙里县湾滩河镇石头村锁兰山组的苗族女孩蓬明连,跟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每天上学,放学,回家,却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也从来不过问她的学习情况。
这样无忧无虑的童年原本是快乐的。但是,就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蓬光祥因病去世,一切都变了。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可以想像得到妇女、孩子是如此的寸步难行。为了让蓬明连和她的哥哥姐姐重新过上新的生活,母亲只能改嫁他人。
↑8月2日,蓬明连和母亲、妹妹合影
龙里的农村多有索要大额彩礼的陋俗,动辄十多万的彩礼让母亲不得不早早为蓬明连的哥哥操上了心。为筹备儿子将来结婚的彩礼,蓬明连的母亲和继父只能外出打工,三个留守的孩子顿时进入了“野马无笼头”的状态,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首先是读初一的姐姐蓬明珍辍学打工,六年级的哥哥蓬明星也随之辍学,四年级的蓬明连也变成了村里的“孩子头”。
后来母亲生下了妹妹蓬明菊,三兄妹一下子变成四兄妹,母亲再也没有精力照顾蓬明连,只好把她送到外婆家湾滩河镇摆绒村的摆主小学读书。但是,在外婆家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一方面是缺少母亲的关爱,另外一方面是她就在那里承担着放牛、砍柴、割草、插秧等成年人的活,不堪重负。
↑蓬明连展示中央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记得两年里离家出走二十八次,哭喊妈妈无数次,她就是不来接我回家。我以为没有人要我了。”蓬明连说,回忆起在外婆家留守的日子,成了她一辈子都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
遇到恩师指明人生航向
快乐童年对于蓬明连来说,是短暂的。那时的她,比起在外婆家生活,她更喜欢在学校,只有在学校才会感到存在的意义。因为在学校不仅有免费的营养餐,也有老师的关爱。
蓬明连说,她在摆主小学遇到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叫易文鑫。她第一次被叫到办公室谈话,倾听她说话,关心她的生活,给她定下学习目标。
↑蓬明连在家帮妹妹蓬明菊辅导假期作业
从此,蓬明连开始找到了有人在意的感觉,慢慢喜欢上学习。在摆主小学,她迎来了数学生涯的第一次及格,老师的第一次夸赞,作文的第一次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
小升初后,蓬明连刚好达到了重点班的分数线,进了摆省民族初级中学的七年级(1)班读书。幸运的是她又遇到了一位启蒙意义最大的班主任张秋梅。第一个晚自习,张老师给班里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告诉她们大山外的世界很精彩,也给她们做了未来的规划。
“第一次觉得人生的路很清晰,开始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在那本应该叛逆的初中书本里,张老师不仅弥补了我心中母爱的空缺,更是指明了我人生的道路,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成长。”
蓬明连说,张秋梅老师至今乃至今后,都是她一生的恩师。
↑蓬明连和妹妹蓬明菊在回家路上
在初中的三年里,有了生活补助后蓬明连没有主动问过外公外婆以及父母要过一分钱,每个月靠着元的生活费和免费的午餐资助挺了下来。同时,遇到了一群团结有爱的同学和朋友,学习也更加刻苦。她说,那时候的自己,是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学校,因为学校给了她一直缺乏的安全感。
↑蓬明连在县城为妹妹蓬明菊买来新凉鞋,并帮她穿上。
但是,人生的噩梦再一次向蓬明连袭来。年的一天,附近乡镇的一户人家办搬家酒,因受人所托,蓬明连前去送礼。万万没想到,到了之后,这户人家竟然将她软禁起来,并叫来二十多个乡民死死的守住了大门,并请来了几轮说客,千方百计想说服蓬明连嫁到他家。
想起张秋梅老师给她规划的美好人生,难道就这样被他们毁于一旦吗?蓬明连在狭小的房间里挣扎了十多个小时,哭肿了双眼,喊破了嗓子,那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显得苍白无力。在近乎绝望的关头,蓬明连以借手机打电话给母亲,征求她的意见为由,迅速给张秋梅老师发了一条求救信息:“张老师,快来救救我,否则我就回不来了...”
张老师得信后,迅速报警,晚上九时许,响亮的警笛声冲破了黑夜中的乡村,蓬明连终于得救了。
通过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闹剧后,半夜做噩梦的日子慢慢远去,一个在与封建婚礼搏斗中取胜的蓬明连,变成了一个坚强自信活泼的姑娘。此后,她更加拼命的学习,每天晚上学到十二点。她誓言,必须要让他们亲眼看到,蓬明连的选择是正确的。
坚持不懈北京的大学向她招手
年中考,蓬明连以分的成绩考入龙里县第一中学文科重点班。对于新的校园,蓬明连或许是陌生的,但是她的励志故事却早已传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她也相继被评为“年德行龙里美德少年”和“年黔南州美德少年”。
县委书记刘华龙在调研教育工作时多次强调:“决不能让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不起书,要让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教育保障。”
↑高考结束后,蓬明连在县城一家火锅餐厅忙碌工作
三年来,在“两助三免(补)”政策、教育精准扶贫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蓬明连先后获得了国家助学金、教育精准扶贫、红十字会、往西公益等项目资金帮助,高中读书花费家里的钱不超过元。放下了“经济包袱”的她拼命的朝着目标奔跑,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社会实践突出奖”等。
↑打工期间,蓬明连暂住在她的帮扶负责人龙里县规划局职工陈萍家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高考,蓬明连以分的优异成绩被学费全免的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录取,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位考取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但是,从高考结束后她一直没有回家,而是在县城一家餐饮店打暑假工,争分夺秒的为大学筹备住宿费和生活费,就连大学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模样,家里人也还没见过。
↑蓬明连晚上下班回家后,与陈萍开心的拉家常。
距离去北京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蓬明连最担心的不是读书的费用问题,反而是家中患支气管炎已有三个多月的母亲和刚刚读一年级的8岁妹妹蓬明菊,她们才是她上学后最大的牵挂。
↑蓬明连在家帮母亲晾晒刚刚从山上挖来的草药。
8月2日,满怀思念的蓬明连回到家,看到母亲从上山采草药回来,连忙上前帮忙;看到妹妹在村边玩耍,连忙提醒妹妹回家写作业。她把节省下来的钱送给母亲看病,给妹妹买新衣服和零食。
↑蓬明连向母亲了解她的支气管炎的治疗情况
蓬明连说:“艰苦只是暂时的。在大学里,我要把书读好,早日成长起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让妹妹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来源:龙里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潘希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