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志强题字正名
4月13日,“苗疆走廊”首倡者、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人类学会会长杨志强一行4人对地处贵州东大门的岑巩县进行全方位考察后,认为该县就是苗疆走廊第一站,并欣然题字为其正名。
岑巩古称思州,“始名于唐,开府于明”,民国二年(年)改思州府为思县,民国十九年(年)更名为岑巩县,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古为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首先从这里传播于黔境,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
“浪击舞水三千里,放眼黔疆第一州。”当天,杨志强一行从岑巩新兴县城出发,出舞水入龙江,先后来到古思州府衙所在地思阳镇,对当地地形地貌进行了全方位考察。
杨志强在考察中,岑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永祥陪同
登临城池群山之巅,思州城太极八卦形状尽收眼底。
“群山拱卫、二水托兰,睡佛护佑……”杨志强一行对眼前这座古府雄基惊叹不已。
在思州石砚主题展览馆,一件件温润如玉的砚雕藏品让杨志强顿时产生舞文弄墨的冲动。
“从其特殊的地域位置和境内灿如群星的活态文化来看,苗疆走廊第一站定格在岑巩当之无愧。”写完落款后,杨志强如是说。
参观考察现场,岑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永祥,杨志强随行考察的贵州日报首席记者、省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小梅,贵州省文史馆馆员,省文物局原常务副局长吴建伟等共同见证了这一论断。
杨志强等在查阅相关资料
杨志强在岑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永祥的陪同下考察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因石材含有金星,又名金星石砚。据史料记载,上古帝喾时期季仲所用的“蛮溪砚”,东晋王羲之所用的“蛮溪石砚”,唐宋时期的“黑端”、“珙璧”,明清时期列为贡品的“金星石砚”都产于岑巩县,清朝康熙皇帝纳为御砚。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关怀下,一度中断传承生产的思州石砚恢复生产,并连续三届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殊荣,倍受文人墨客推崇。
拓宽阅读:
“苗疆走廊”系贵州人类学者杨志强近年来最先提出的一个文化走廊新概念,指元代年开辟的连接湖广(今湖北、湖南等),东西穿越贵州省境内至云南昆明,继而至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一条交通干线,称“普安路”,明称入滇“东路”或“一线路”,清称“滇黔大道”等,范围与今天的湘、黔、滇铁路线走向基本吻合。“苗疆走廊”提出后,经过全国学术界的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医院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