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奈
编辑|方奇
媒体|AI大模型工场
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卫生室里,头扎马尾,身穿白大褂的杨惠琪正在用龙里方言打电话“嘶吼”:“你明天来卫生室体检,听到不撒?到卫生室来体检,明天早上。”
监督村民定期检查是杨惠琪每天的必备工作,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耳背,让她的问诊听起来像在“吵架”。
作为一名村医,02年的杨惠琪刚开始下乡随访时遇到疑难杂症时,拿不定主意,经常要给“师傅”——村卫生室老村医方必勇打电话。
现在,一个软件就可以搞定。在手机上输入病史、症状等AI导辅诊就会自动回复标注信息,给杨惠琪提供诊断参考。
老村医方必勇也用上了AI远程医疗系统,“前段时间遇到一位70岁的老人家说身体不舒服,医院的医生判断,最后确诊肝癌。”
基于大模型的AI导辅诊和远程医疗系统正在改变基层医生“看病难、不敢看病”的现状。
过去一段时间里,关于AI和大模型,资本和市场都持欢迎和肯定态度,各大公司发布的通用大模型及垂直大模型也取得不小成绩,然而,对于医疗这一特殊领域,大模型能否大力出奇迹?
一、医疗大模型,巨头争霸资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医疗大模型是它们新盯上的一块肥肉。如今,医疗大模型牌桌上坐满了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医疗领域,国产大模型数量不少于40个,涉及医学科研、药物研发、智慧诊疗、医疗设备运维、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京东、华为等已经纷纷下场率先布局。
今年5月,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会上,董事长刘庆峰就明确表示了对星火认知大模型在医疗应用中的看重。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布局“1+N”战略体系,医疗就是其中重要的垂直应用场景。
6月,星火认知大模型V1.5正式上线,同步推出医疗诊后康复管理平台,之后,基于星火大模型,讯飞医疗全面升级该平台,将专业的诊后管理和康复指导延伸到院外。
在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赋能下,医疗诊后康复管理平台可以根据患者健康画像自动分析,平台可为患者智能生成个性化康复计划,并督促患者按计划执行。还可以通过外呼机器人和小程序,实时获取患者信息、动态调整康复计划。
7月,商汤科技展示了融入医疗大模型的升级版“SenseCare?医院”综合解决方案,利用覆盖多模态的医疗基础模型群,医院的就医、诊疗、随访等环节,以帮助医疗机构在解决疑难病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商汤科技还推出了医疗语言大模型、医疗影像大模型、生信大模型等多种垂类基础模型群,覆盖CT、MRI、超声、内镜、病理、医学文本、生信数据等不同医疗数据模态。
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中,京东健康的成绩无疑是亮眼的,短短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百亿营收和千亿市值。京东健康的超高收益背后离不开自身科技突破。
7月1日,京东言犀大模型发布,同步推出“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可以快速完成在医疗健康领域各个场景的迁移和学习,从而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全面AI化部署,能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此外在服务医生群体的同时也为患者、医疗机构赋能。
综合来看,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京东的医疗大模型主要应用于辅助决策、健康咨询等智慧诊疗方面。相比以上几家医疗大模型,腾讯、百度的野心似乎更大,企图用大模型Allin医疗。
9月8日,腾讯健康正式公布医疗大模型,基于腾讯自研的混元通用大模型研发,并对智能问答、家庭医生助手、数智医疗影像平台等多场景AI产品进行新一轮升级。
目前,腾讯医疗大模型包括文案生成、智能问答、病历结构化和检索、影像报告和辅助诊断等场景大模型,可嵌入医疗环节全流程,在科室导诊、医生推荐、预问诊、医患对话、病历自动生成和智能院务客服等应用场景中实现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腾讯医疗大模型的触手不仅限于智慧诊疗、医疗设备运维、医院管理,药物研发也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