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出生就是丰衣足食,一帆风顺;而有的人,则是历经波折,遭受了种种磨练。
我叫杨平,是龙里县谷脚镇谷冰村谷冰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今年才24岁,却经历了苦尽甘来的曲折人生。
杨平家住房前后对比
年以前,由于父亲患有高血压、痛风等长期慢性病,无法做重活,就靠母亲苦苦支撑这个家。看着母亲一个人辛苦操劳,当时还未成年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偶尔去建筑工地上帮人家搬砖,挑砂浆,干点体力活贴补家用。
父亲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缺少经济来源而又持续治疗,让我们这个家庭摇摇欲坠。万幸的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情况后,通过精准识别,年我家正式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快马加鞭为我家落实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和低保政策。
天有不测风云,日子开始慢慢有了起色的时候,年父亲突发脑溢血,虽然人救过来了,但医生说他的下半辈子要靠轮椅度过,同时持续治疗的高额费用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帮扶责任人张姐及时联系我,帮助办理相关手续,住院费用通过新农合、医疗救助及医疗扶助给予报销,及时减轻了家庭负担。
杨平母亲李正芝在喂养生猪
因为父母需要人照料,我不能像其他同龄人出远门务工,只能在村里打零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给母亲争取了村级保洁员,同年,我也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在家门口也有了稳定收入。同时他们还动员我入股龙里县聚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石蛙养殖项目和入股七冶贵龙公司搞“特惠贷”,由于以前没有参与过入股,担心入股后风险大于收益,我一开始比较抵触,但后来张姐多次到家中给我做思想工作,讲清了政策的好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到了年底公司将入股分红资金打到账上,我才真的相信国家的扶贫政策是实实在在的,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考虑。
国家政策好只能扶上马,要脱贫还得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我和母亲在家发展起生猪养殖、刺梨种植和辣椒种植,在公司的培训下,我逐渐掌握了刺梨管护技术,收入一年年稳步上升,在年成功脱贫摘帽。
年,父亲的病有了明显好转,我也被政府推荐到谷脚工业园区贵州冰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工作,负责送桶装水,虽然起早贪黑比较辛苦,但每月工资都在元以上,家里的生活质量一直在提高,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杨平在贵州冰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辛勤工作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得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如果要问我脱贫最重要的是靠什么,那就是只有苦干才能开花结果。政府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关键是要靠自己努力,自强不息、努力做事就是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最好回报,也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回馈他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整理
编辑徐涛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