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12班苏子墨作
朗诵
六年4班章迎曦
大雪每年12月6日或7日进入大雪节气,“至此而雪盛矣”。小雪与大雪,最大的区别在于:小雪时,雪随下随融;大雪时,雪随下随积。雪“坐住了”!所以大雪节气,不是降雪多了,而是有了积雪。
同样是降水,只有雪被赞美、被吟诵,而雨、雹、霰都无法享受这种待遇,只因雪如花似玉。
尚未融化的积雪,相当于为越冬作物盖了一层被子。在融化时,雪是“学霸”,在覆盖时,雪还是“暖男”。所以,人们喜爱雪,不止是因为它有如花似玉的颜值。这不是一个只“看脸”的世界。
老话说:“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雪的降临,不仅仅是降水相态的变化,对大地而言更是妆容,是呵护,是滋养,是一种纯真的安静。
在北京,感觉下场大雪并不容易。有时,话说得很隆重,但雪下得却很节俭。而且往往降雪并不能让人们“雨露均沾”。所以人们调侃:“这两天北京哪儿雪下的最大?”答案是“朋友圈里!”
有人期待多下几场雪,“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人觉得雪“为瑞不宜多”。这确实是众口难调的分寸。
谚语云:“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古人认为,到了封藏时节,人也要“安形性”“处必掩身”。起居上,别折腾;衣着上,别嘚瑟。“绛雪玄霜……昨夜西风吹过,最好是,睡时节。”我很喜欢这段话,只是做不到!
小时候,特别盼望下雪,特别喜欢一脚一脚深陷于积雪之中,然后在雪中连滚带爬,特别喜欢在雪地里嘎吱嘎吱踏雪的感觉,特别喜欢在毛绒绒的雪地上写字,然后端详着飘洒的雪花一点点地雪藏那些字迹……总觉得有雪的时候,才有童话。人们童年记忆中那些疯玩、傻乐,仿佛都与雪有关。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作者:宋英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主持人。大雪·即景冬月始,大雪至。大雪时节,寒意日深,家家户户忙着储藏食物,准备过冬,神州大地由北向南,渐次呈现出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景象。
黑龙江·宝清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轻轻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落在映山红的花枝上,压弯了枝头。
河北·石家庄初冬时节,阳光铺洒下的石家庄市正定新区色彩斑斓,构成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江苏·射阳成群结队的丹顶鹤迁徙至江苏射阳境内,它们将在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休养生息,度过严冬。安徽·黟县安徽省黟县的徽州民居前,乌桕树叶纷纷落去,果壳脱落后露出的洁白乌桕种子与残留在树枝上的红叶作最后的离别。湖北·梁子湖冬季的梁子湖美极了,傍晚时分,一轮红日从湖面落下,红霞照映湖山,水天一色,美景如画。福建·莆田冬日的莆田盐场,结晶池中的盐水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盐工有条不紊地推着盐耙,忙着扒盐、赶混、收盐,不远处的盐粒已堆积成一座座小丘。贵州·龙里地处云贵高原的龙里大草原迎来多雪时节,大雪过后,冰雪与蓝天白云相依相伴。大雪·如诗雪中严冬,最是银装素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雪中静夜,最是万籁无声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雪中寒梅,最是冬日良伴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渔家傲》
??????雪中行路,最是艰难险阻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节选)
雪中送别,最是情真意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雪中对饮,最是微醺时候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雪中孤客,最是茕茕凄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雪中归人,最是温馨熨帖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END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