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贵州龙里大草原上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跳月”庆新春活动。
“跳月”是龙里县当地苗族群众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跳月”,这里就成为青年男女相会、恋爱的好地方,也是苗族同胞走亲访友的好时机。“跳月”同时也是展示当地苗族同胞服饰和家底,未婚男女相亲择偶的平台,更是欢度春节,歌颂美好生活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节日。
每年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二,龙山镇草原片区的苗族同胞都会欢聚一起,自发聚集在上排、中排、下排三个地方举行迎春跳月活动,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市民前往拍照,一同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今年的“跳月”同样热闹非凡!
一起来看看!
正月初六、初七:龙山镇水苔村跳月
正月初八、初九:王寨跳月正月初十、十一、十二:塘堡跳月苗族青少年吹起芦笙载歌载舞苗族小女孩身着传统盛装
在龙里县龙山镇中排,围观“跳月”的群众自发围成一个大圆圈,苗族女孩们走在前面踏起舞步,苗族男孩们紧随其后吹起芦笙。苗族青少年身穿的节日盛装颜色亮丽多彩,有着非常精致的装饰,均是由父母亲手制作,全部完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据说“跳月”在过去也是苗族青年的相亲大会,因此母亲们还会绣上寓意爱情美好的图样和字样祝福孩子,这样的传统习俗保留至今。
苗族女孩服装背部装饰
农历正月初六,在龙里县龙山镇水苔村,白裙苗的青少年们穿上节日盛装,吹起芦笙,迈开舞步。
盛装的白裙苗少女
列队等待跳月开始
芦笙吹起
舞步飞扬
人山人海的跳月场
在团结村塘堡的跳月活动,则是草原片区场面最大、参与人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一场。
如此热闹的活动也少不了美食
· 小知识 ·
● 苗族跳月是早在清康熙以前便有的一种独特的年俗活动,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田瑞之于康熙年间所著的《黔南竹枝词》的一首诗:花树跳花花一族,月场跳月月三更;浓装只爱悬珠好,雾壳争如绘腊精。
● 清康熙年间(大约在1661年后),苗族的跳月便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民间传统年俗活动,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由寨老牵头承办。
● 最初月场并不多,随着活动造成的日趋广泛的影响,每年参加者人数的不断增加,月场便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逐渐增设,并在时间上采用了交叉排列的方式,除正月初一和正月十八日不设月场外,其余孟春日均有月场,只是月场地点不同而已。
每年春节期间,龙里苗族同胞的“跳月”活动都会吸引国内外众多媒体及摄影人的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国庆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