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游客在龙里县洗马镇变形谷有

相关背景:

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金溪村谷仗寨,距县城45公里,是一个风景秀美、人文醇厚、资源丰富但十分贫困的古村落,世代居住着布依族和苗族群众,全寨户人家,其中有61户精准贫困户,贫困面过半。境内山高谷幽,峡谷俊秀,古树参天,溪水清澈,风光旖旎,以及保存完好的传统木板房和原滋原味的民俗习俗,俨然现代的世外桃源,引人入胜。

今年,随着龙里县扶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在爱心会和洗马镇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变形谷在这里应运而生。贵州变形谷在金溪村以农村原生态感受体验式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方向,以消费、体验的方式引导城里孩子到这里感受、体验农村的文化生活,实现孩子自身社会文化知识和村民整体素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的双重“变形”。

5月14日,龙里县洗马镇携手爱心群“变形谷”文化体验基地孵化团队以黔南州传统节日“四月八”民俗活动为契机,在该镇金溪村谷仗寨举行首届主题为“醉美变形谷,别样四月八”的爱心公益扶贫暨布依族苗族民俗体验活动,游客在与当地群众共度传统节日的同时,参与一次以消费方式进行公益扶贫的活动。

据洗马镇统计数据显示,谷仗“四月八”游客超过人,为当地创造旅游总收入达50余万元。

据介绍,此次公益扶贫体验游所取得的收入,除了让当地村民以提供就餐服务和农产品等获得一定的报酬和收益外,剩余活动金费全部作为公益捐款,捐赠给当地最贫困的留守儿童、老人的家庭或当地学校。

      

开幕式:神秘歌舞醉游人

伴随动人的旋律,一群漂亮的苗族姑娘头戴银饰,衣着节日盛装,迈出轻快的舞步,挥动着手中的斗笠……一段以斗笠为主角的舞蹈,演绎着苗族人与斗笠相依相随的古老神话。

这是开幕式活动的首场歌舞表演——《斗笠舞》,吸引很多游客争相按下快门,留住这多姿多彩的瞬间。

    

舞台置身于青山峡谷之间,郁郁葱葱的植被成了舞台的背景,树上的喜鹊和清澈的溪流为舞者伴奏,谷仗、嘎哈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们即兴而来的唱腔、情调在山谷里回荡,青涩、纯朴、动人的姑娘们舞姿曼妙,用手中的花棍、芦笙,用身上的服装、银饰,用嘴里的木叶、箫笛,尽情地向八方游客展示久藏深山人未知的民族文化魅力。

民族歌手兰开军以一曲《欢迎你到龙里来》,道出了当地群众的所有言语。贵人善行爱心群友合唱的《善行在路上》,唱出了龙里人“扶贫牵手?大爱连心”的全部初衷。

    

“这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目的地,我们期待下次还能看到更多不为人知的神秘文化。”首次到金溪村谷仗寨的游客王先生不禁赞叹。

      

尝花米饭:品到民间的“多彩生活”

“妈妈,花米饭太漂亮了,您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游客孙女士与女儿交流着。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四月八”节日前一天,布依族姑娘们便相邀上山采来枫香叶、黄猫花、杨梅树皮等染制花米饭所需的原料。回家洗净用菜刀剁细捣烂,加上温水细细揉搓后,用纱布将残渣过滤干净,晚上取汁液将糯米浸泡染成黑、黄、紫等多种颜色。四月初八清晨用甄子蒸熟,就做成“花米饭”。“花米饭”不但香糯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补肾之功效。

在当地,吃花米饭还象征着一年到头生活五彩缤纷,祈求家人平平安安,庄家年年丰收。

此外,每年“四月八”,家家户户还将花米饭摊散晾晒炕干,留待五月“端午节”时掺在白糯米里包粽粑。这种花米粽粑黑白相间,清香独特。

“布依族群众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啊!”孙女士赞叹不已。当天,她还给朋友购买了五盒花米饭回家。

    

今年谷仗的“花米饭”不仅是为“四月八”活动而备制,还作为此次公益扶贫的项目之一。据介绍,寨里精心备制花米饭用的斤糯米全是村民自筹,销售收入全归村民。当天,“花米饭”销售收入达余元。

          

开秧门:体验布依族农事

“虽然我们家以前在农村居住,但是我成长后一直在城里生活,从来没有下到田间耕作。今天终于得体验了,很开心,很难忘。”来自都匀市的游客张女士不仅到下田插秧,还参与了犁田,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

“四月种田四月八,小满急忙把秧插。“芒种时节早栽种,秋来才有好庄稼”这是一首布依族民歌,唱的是一年一度的春种。

    

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一年中重要的农作节点,寨上老少聚集在田间,开展插秧祭祀活动,然后下田栽秧,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稻谷丰登。从这一天开始,布依族村民便进入了插秧耕作的时节。

当天,很多游客都踊跃挽起裤脚、袖子,下到田里,体验一把插秧的乐趣,一起来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过了一把“劳动最光荣”的瘾。

“下次我也要带孩子来体验一下农事,让他们知道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在提高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珍惜生活。”张女士告诉记者。

          

浑水摸鱼:乐在田间情未尽

“爸爸…爸爸,快抓,鱼在那里。”

“孩子,爸爸抓住一条大鱼了,你看。”

孩子在田坎上欢呼,大人在田间抓鱼,一场“浑水摸鱼”大战在金溪村谷仗寨的田坝里进行,现场人声鼎沸。

据了解,为提高游客体验的程度和深度,谷仗寨选了两大块水田,将多斤鲤鱼约余尾投入秧田里,吸引游客下田自由抓捕,比一比谁是“最佳水手”。同时,活动结合当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规定游客下田抓到的鱼要进行称量,以每斤20元的价格支付给村里。这样不仅促进了旅游参与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游客情系山区、共为扶贫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经过一番摸鱼大战之后,便是一场水上抓飞鸭大战,被抓鸭子的疯狂乱窜与游客的疯狂抓捕,加上田坎上游客的欢呼雀跃,打破了山谷里的宁静。

“实在是太过瘾了!”一身泥浆的李先生抓得了5条大鱼共6斤多,成了当天的浑水摸鱼的“冠军”。他说:“以这样的方式为贫困山村献点爱心,我觉得很快乐!”

          

生态游:古树古井叹为观止

“好大的树啊,我从来没见过。七八个人恐怕都抱不了呢!”

旅客在谷仗感叹最多的,除了古朴的村落和纯朴的民风民俗外,就是这颗古老的银杏树。

金溪村谷仗寨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古村落。境内因山高谷幽,峡谷俊秀,古树参天,溪水清澈,风光旖旎,蕴天堂之美,溢仙界之灵,存上古之风,原生态自然风光和传统木板房保存完好,而被一些旅客称之为“现代的世外桃源”。

    

据村民介绍,寨里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外界对山林的开发很少,加上村民世代有尊重自然、爱护古树的传统习惯,这里的树林很少被破坏。因此,大家对这棵古老的银杏树更是呵护有佳。它见证了寨里世代人的生活变迁,也是保寨树。寨里每一个人都以此树为神灵来保户和祭拜,绝不允许任何人对其进行破坏和私自占有。

“一到秋天,银杏树下就会散落很多树叶,一片金黄,成了村里的游乐场。大家可以等到那时候再来,也是别样的风景。”村民王明军对游客说,“大家如果口渴了,可以去下面的水井喝水,那口井也有千年以上历史了。”

顺着王明军所指的方向,很多游客都好奇,纷纷前去探个究竟。

古井就在古树下方十多米处,位于古树下方第二栋民房背后的屋檐下。古井并不起眼,只有一条小路绕过房屋的身后才能到达。井口由大小石块相砌而成,挂于路坎之下。由于井身向内,看到不清深浅,只闻井内发出潺潺的流水声。井外几块垫脚的大石不知留下多少人的足迹,已经被磨得发亮,还有些凹陷。或许这些石块才能证明这口古井的峥嵘岁月。

“古井可能与古树有同样的年龄,它不知道养育了我们寨里多少代人啊!虽然寨里通了自来水,但是我们还是习惯喝井里的水。”一位站在路边的老人笑呵呵地告诉游客。

一位游客舀了一瓢井水,咕噜咕噜地吞了下去,感叹道:“真甜啊!”

不一会,井边陆续排满了“品水”的游客。

    

笔者后记:

作为当地一名新闻工作者,笔者也是第一次深入这片世外桃源之地。虽说是世外桃源,但并非与世隔绝,从龙里县城到哪旁社区大约五十分钟车程,沿着小康公路开车前行,翻越一座山岭之后又开始蜿蜒盘旋下山,大约十五分钟便到达金溪村。沪昆高铁横空穿行于金溪村的山谷之间,犹如一条飞龙在畅游这桃源之地,也是别样的风景。从金溪村大约走一公里的泥巴路后就到达此次活动的临时停车场。站在停车场向谷仗寨放眼望去,寨子被高大的风景树遮住了主体,只有几处屋檐在茂林深处若隐若现。忽然让人联想起古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寨里,布依楼阁错落有致,全是木制主体结构,至今仍保存完好,房前屋后交通四通八达;老人们依然穿着独具布依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哼着蕴含布依族文化和情调的山歌,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笔者相信,只要这里的古树、古井、古村落、古文化,以及原生态的山川、草地、溪流、峡谷等自然风光被人们保存下来,它将会成为被大城市喧嚣已久的人们回归田园、寻找宁静的首选之地,也将成为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儿女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神秘宝库”。

作者:潘希来杨娜

编辑:龙毅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zx.com/llxxw/72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