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吇吇,兔吇吇”画外抗疫画内看——以平坡苗族绘画为例
近日,疫情出现反弹,形势不容乐观,遂以未发表的旧文向抗疫一线的所有同胞致敬,同时希望所有人做好防护,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管控和全民的通力配合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取得抗疫胜利!
年,要问哪一个绘画题材最火?那一定是关于抗疫的,百度一下“抗疫绘画作品”,界面跳出9位数,用贵阳话说:“弹得很”!用花苗语念:“偌喳”(意为“了不起”)。的确,新中国成立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主题创作能在不到半年时间达到如此大观,彰显了大国画军的雄姿!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美术爱好者的画作未忝其中,另类的平坡苗族绘画抗疫题材便不在列。之所以说另类,是因为这个群体都是农民,她们没有像样的画笔、颜料、画纸,更没有专业的画室;她们虽一手拽着锄头一手拈着画笔,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虔诚与生活的热忱,因此,她们的作品散发着浓浓的泥土气味和时代气息。
她们在哪里?打开导航输入“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即可知晓,从贵阳往东北方向行驶约80千米,便来到了“贵州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平坡”,数百年来,南明河与清水河静悄悄的在这里相约而至,两岔河便因此得名。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一条黄平旧州至贵阳府水口寺的茶马古道,是贵筑南下要道,残垣断壁至今依稀可见,一阵凉风习习,闭上眼仿佛隐约传来络绎不绝的商贾驮队吆喝与嘶鸣,在这“鸡鸣四县”、群山叠翠之间,生活着一群淳朴的小花苗,她们世代耕织于此,夜不闭户、怡然自乐。她们疫情期间在干什么?家务、农活、刺绣、画画一样都没有落下。也许是因为刺绣蜡染是苗族女人们从小必修课的原因,因此她们对于绘画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疫情期间,她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将苗寨里发生的战疫故事都记录了下来。
《戴好口罩才出门》侯明惠《戴好口罩才出门》是侯明惠的作品,她做得一手好染织,长期在浙江打工,返乡过年碰上疫情后躲在屋里就翻出了割舍不下的装备画起来。作品讲述的是疫情爆发后,村支书陈大力拿着喇叭,带着一干人入户了解返乡人员情况并宣传相关防护知识。平面的构图清爽灵动,色彩明快,线条犀利,扭动的身体、欢快的飞鸟、惊颤的老鼠、悠闲的蝴蝶、蠕动的虫子、狂吠的土狗、轰鸣的消毒车同新绿的盆花、挺拔的小草、干净的房屋、垂直的玉米、歪斜的小板凳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画面中各行其是,营造了既紧张又和谐的氛围,也记录了花苗在面对疫情时的笃定。
《严防死守一》张春红《严防死守二》张春红《严防死守》真实反映了偏远的苗族人在疫情面前认真执行抗疫任务的场景,这组画面色彩较为偏冷,一然的平面构图将时间和空间拉得相当清晰,就画面的分割与布白,很难想象这作品出自平坡山沟沟头苗族农妇之手。
《戴上口罩来唱歌》王朝芬《戴上口罩来唱歌》是年逾七十的王朝芬老人所作,她是平坡苗族绘画的老一辈传承人,目不识丁,世代刀耕火种于此地,老人有许多关于花苗历史与神怪轶事,老人不但会讲许多苗寨过去的故事,而且画画了得,刺绣蜡染、家务农活也兼是高手。她的这组作品构图主次非常明晰,线条拙朴有力,色彩亮丽,人物歪扭的身体与犀利的鱼纹眼睛都十分传神,两幅作品均表达了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刻,苗族人戴着口罩还不忘拉歌的场景,表达一种对生活朴实的热爱。
《同呼吸共命运》兰有江《共克时艰》兰有江兰有江这组画面多呈圆辐射状俯视构图,这是少有的跳出平坡人生活内容的画作。人物众多,且黄色、黑色、白色肤色的白衣逆行者共同战疫,画面张力很大,信息量很足,主画面中大面积的暖色调被冷色的背景衬托得更加打眼,手掌与脚趾的夸张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坚定的眼神似乎在宣告抗疫必胜,这描绘的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吗?说到兰老幺(兰有江小名),他是一位为人真诚并且痴迷于绘画的苗家汉子,他是我在斗府小学隔壁班的同学,可惜他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持续上学,后来我在平坡教书时,因为我们都喜欢画画,经常画外画内的吹牛便走得较近些。他和平坡苗族绘画群体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性别不同,大家可能不知道,平坡苗族绘画的作者几乎都是女性,这和她们从小做染织有关;第二个不同,别的画家是一手拽着锄头一手拈着画笔,他是一手拽着拐杖一手挥着画笔;第三个不同,别的画家是画山画水画自己,他是画天画地画世界,他的画面总是会给我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题材不仅仅表现平坡一隅。
《你戴我也戴》兰天垂《为寨子消毒》兰光英兰天垂老人今年68岁,兰光英老人今年75岁,两位老人至今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说起画蜡染、做刺绣、画苗画,她们却是高手中的高手,两人是亲妯娌,农闲时经常聚在一起织布染布,连画画都是共用一盒颜料。两幅作品主要以红、黄、蓝、紫几大颜色进行描绘,充分利用点、线、面的穿插。口罩、药箱、体温计、消毒水、防护服等物资一应俱全。同时,两幅作品动感很强,互戴口罩、惊鸟飞行、测量体温、汽车飞奔、小狗撒泼等构成了十分生动的画面,画卷中最耀眼的是飘扬的五星红旗,花苗的爱国情怀不言自明,生动展示了花苗人协作抗疫的场面。
《不许串寨》兰开翠《复工·做蜡染》兰开翠复工·危房改造》兰开翠兰开翠是平坡苗族绘画协会的会长,初中尚未毕业就继承了传统苗家妇女的衣钵,算是苗寨画家群里的知识分子,农闲时经常带着大家一起画画,为苗族绘画的发展出了不少力。《不许串寨》《复工做蜡染》《复工危房改造》三幅作品描绘了疫情之初不许串寨和疫情平稳之后苗家复工的场景,画面构图不拘一格,有传统又有创新,作品中人物更夸张、体态更多姿、线条更流畅、色彩更绚丽,除了她们都惯用的鱼纹形状作眼睛以外,她的画面更增添了旋涡纹、云雷纹、同心圆纹等古老纹样,这让我想起在距今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鱼纹、旋涡纹、云雷纹、菱形纹、同心圆纹、变形花卉纹等,或许这里面有着某种鲜为人知的关联。
年4月,孔学堂调研组陪同著名美术史论家、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家陈履生先生一同前往平坡作基层美术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研,陈先生看到一系列生动的作品后欣喜的感叹到:“这是我迄今看到最生动最特别的抗疫作品!”不久,《从抗疫主题的苗族民间绘画看当代美术创作的同质化问题》一文在《文艺报》世纪美术版刊登,陈先生洋洋洒洒数千言,对当下的美术创作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文中关于平坡苗族绘画他这样说道:“在抗疫主题的苗族绘画中,同样是这一主题创作中常见的口罩、以及口罩上的大眼睛,还有红十字、药箱、注射器等一些相关的视觉形象单元,表现了这一主题中的医护人员的恪尽职守。可是,平坡苗族绘画的现实主义是基于传统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现代美术教育培养中出现的写实主义的方式和方法……在形象的组合与表现上,立体的平面化处理以及立体的平面化展开,突破了比例和规则,打破了空间和格局,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现实中看不到的群体与新冠病毒战斗的场景,而这些景象是在疫情期间的美术创作中罕见的。”这段文字传达了陈先生对平坡苗族绘画的肯定,这无疑对她们是莫大的鼓舞。
《出门先登记》兰兴芝《生命礼赞》龙光斌国泰民安乐,苗乡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旧貌换新颜,但唯一不变的是她们始终遵循着“木吇吇,兔吇吇(苗语音译: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样一条极其朴素的创作理念,这不仅使乐天派的花苗文化基因和文化传统得以代代相传,而且让不善言辞的她们寻求到某种礼赞生活、生命、信仰的表达。
巴江子光年7月10日凌晨于一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