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对人而言,已经步入古稀。
70年,对黔桂铁路,它依然是大西南连接两广及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黔桂铁路起于龙里站,止于柳州站,是西南地区铺设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条省际铁路。公里的铁路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穿山过水、爬坡绕弯,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
火车穿行在崇山峻岭间
前世|老黔桂线的从“慢”到“快”
时间拉回到80年前,抗日战争重心逐渐向西南转移,黔桂铁路作为物资输送的大动脉开始建设。在多年的烽火硝烟中,黔桂铁路几经破坏,从未真正贯通。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社会发展需要,黔桂铁路于年开始修复重建,铁道兵、民兵连和当地群众一道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上开山筑路,终于在年,黔桂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黔桂铁路建成通车
桂铁路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大交通工程,当时都匀作为重要节点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1月,都匀铁路分局成立,黔桂铁路的管理、运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蒸汽机车
“嘟!嘟嘟!一长一短的汽笛声过后,火车铛铛铛就开动了。再拉一长两短,就准备下坡了!”71高龄的黄佑铭在黔桂铁路上干了大半辈子,说起那段历史,仿佛就在昨天。
年,16岁的黄佑铭来到铁路上,从最基础的扳道员干起。“最早是在那些没有人烟的小站上,两个小时才有一趟车,半夜时常有狼嚎的声音。”
“那时候的车啊非常慢,不光车慢,信息传递也慢。那时候都用手摇有线电话,需要层层转接才能实现双方通话。“手摇电话是技术限制的“慢”,煤油信号灯则是“不得不慢”。
时隔数年,黄佑铭再一次行走在黔桂铁路上
“那时候的信号灯要慢慢地动,不能使劲甩,稍微快一点,灯就灭了。”黄佑铭在干调车员的5年,黔桂线还没有通上电,煤油灯成为他们和火车司机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司机在行驶的过程中则会不间断的看信号,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煤油灯就容易灭,看不到灯,司机会马上减速停车……”黄佑铭一边比划一边说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东风I型内燃机车
年,黔桂铁路更换了大马力的内燃机车,麻尾机务段成为全路除北京、郑州外,第三个全部实现内燃化的机务段,用上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东风I型内燃机车。牵引动力的改善,大大提高了黔桂线的运输能力,更加快了沿线地方的发展速度。
电力机车
年,电力机车来到黔桂铁路的都匀区段,黔桂铁路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让电力机车发挥最大的能力,黔桂铁路进行了扩能改造,线路拉直、加固,换用标准更高的钢轨……年12月,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动工,黔桂线上的列车速度、数量、吨位都大大增加了,列车最快能达到时速公里。
原先,贵阳至柳州要跑14个小时,改造后黔桂线上的普速列车7小时左右就能到达,节省了9个小时。
蒸汽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个铁路发展得这么快,原来坐火车从都匀到贵阳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感觉只是喝杯茶、聊聊天就到了。”黄佑铭感慨道。
今生|新黔桂线上的从“旧”到“新”
年1月,随着黔桂铁路新线的建成开通,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黔桂铁路老线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黔桂铁路是在老线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因为坡度大、曲线半径过大影响运行速度,在新线的修建过程取消了原先老线上的一些小站。而新线上的麻尾站、独山站、都匀站以及15个中间站,在车站站房、站场线路、硬件设备、软件设施、生产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新旧都匀火车站
搬进新车站,用上新设备,住上新宿舍,吃上新食堂,黔桂线管内沿线车站也全换了新模样。
线路、站房都换了新的,工种自然也不一样了,曾经的扳道工早已没了踪影,换成了全自动操作。
新旧线路
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招商引资的企业进入到黔南州。黔桂铁路新线承担着沿线地区煤、磷矿石、木材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为黔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沿线周边的老百姓,更是获得了出行的极大便利。
同样从“旧”到“新”的,还有黔桂铁路上的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
黄佑铭已经退休了,但他的老同事、也是当年的“徒弟”夏平跃仍然坚守在铁路上。今年49岁的夏平跃是都匀站党总支部书记,在铁路上工作超过30个年头,他亲眼见证了新老黔桂线交替的过程。
黄佑铭和夏平跃一起回顾往昔
年2月27日,黔桂线都匀站搬到了新站,这一天夏平跃十分难忘。“从搬迁至今,我们已经实现安全生产天。”看着墙壁上泛黄的都匀站安全日历,夏平跃脸上挂着自豪。
安全日历
谈起对黔桂铁路的感情,已经退休12年的欧廷忠很有发言权。最早欧廷忠在麻尾机务段当钳工,负责铁路的维修。每天他和工友们背个榔头、拿个扳手沿着铁路线行走,螺帽松了就把它扳紧,榔头在钢轨上敲一敲检查一下有没有安全隐患,越是细小的工作,在铁路上就越是不可或缺。
欧廷忠和儿子欧光林
而欧廷忠的儿子欧光林从小在机务段长大,总在铁路边跑,“他就喜欢看我们工作,觉得很有趣。”欧廷忠说到。
如今,欧光林已成长为都匀站的调车长,成为新一代的铁路人。“父亲他们干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接着他们的使命,继续干下去。”
相比老一代铁路人,27岁的周兴恒来到黔桂铁路才刚刚满两年。
都匀站周兴恒
“我们非常幸运,处在铁路发展的快速时期。“周兴恒感到,如今,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心中更应珍惜当下、不负青春,肩负起发展的重任,实现自己的价值。
黔桂铁路承载着可歌可泣的厚重历史,也留下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坚守实干、默默奉献的印记。
职工照
在时光的隧道里,黔桂铁路建设“旧貌换新颜”,从蒸汽、内燃到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实现了慢到快的突破,老线一次次修复、重建、完工,到新线的开通,推动了火车由重载到普速铁路技术的发展。70年,中国铁路的飞速进步,在小小的黔桂铁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未来,黔桂铁路继续承载梦想,奔向远方。
来源:天眼新闻凯里车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作者:阮丹杨诗雨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