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涉及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的15个地市州、91个县市区,是全国14个片区中扶贫对象最多、所辖县数最多的片区。在水利部等部委的支持下,贵州石漠化片区的喝上了放心水,水利扶贫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润物细无声”。
劳动力不再留守“担水”
“管了18年水,账上有14万元结余。”11月17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高坪村,70岁的管水员陈光明举着3本存折,自豪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3个管水员,一个开户,一个负责设密码,一个保管,确保管好水。
过去高坪村长期缺水,只能找地势低的地方挖坑,靠渗水或积蓄雨水。“全村有两三个渗水井,水是浑的,挑回家还得静置澄清才能用。”陈光明说,那时水坑24小时都有人排队,大家说像是在站岗。另一个办法是去隔壁贵定县古汪村担水,来回一个半小时。山路颠簸,一担水到家最多剩半担。“所以劳动力得留在家担水,不能外出打工。”
10多年前,村民罗国银一家四口的生活用水都靠他去担,每天两次,“原来没人愿意嫁到我们村,因为要担水。”水贵如油,全家洗脸都是一盆水轮着用,人用完再喂牲口。年,罗国银的父亲在贵定县发现一处水源。年村民自发捐资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凑足了占用费。此后,县水利局从“渴望工程”项目资金中筹措了20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年7月,高坪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
为保障长期饮水,高坪村20位村民代表成立了管水委员会,推行村民自治管水模式。他们推选责任心强的3位村民担任管水员,分别负责抄表收费、账务管理和维修工作。“引来了水,还要把水管好。”陈光明说,第一批3名管水员除了他,还有罗国银和刘启豪。村里每人每月支付30元工资,但陈光明没要,因为“收来的钱还不够发工资的”。到年,陈光明才开始拿管水员工资。不再需要劳动力“担水”的高坪村,有更多人走出大山去打工,罗国银的儿子就在浙江打工。
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把管水制度写入村规民约,把管水责任落实到人,高坪村走出了管好水的路子。”龙里县水务局河库中心副主任戴树珍说,18年来,高坪村除了婚丧嫁娶,每户月用水量都控制在8吨以内。据黔南州政府副秘书长李斌介绍,黔南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地域80%以上为喀斯特地貌,“有水难存”是普遍问题。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共争取中央、省级水利项目资金多亿元,涉及骨干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16类项目。“这是水利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最多、建设成果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0年,为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李斌说,目前全州.2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已达到现行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供水保障标准。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建而不管、管而不善”问题,黔南州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形成全州农村饮水安全规范管理体系,确保饮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收费工程占90.3%,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95.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逐渐形成。
让种菜成本更低
11月18日,安顺市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里,蔬菜长势正好。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明华已经挂职5年。“人生有几个5年?现在想走也不想走,想走是想回市里跟家人团聚,不想走是待久了有感情。”他还记得,刚来时这里还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又是水又是泥。他更记得,最初见到村民王景忠,从河里拉水浇菜地的情景。
“忙活一天才浇两三亩地,这边正浇着,那边菜都干死了。”明华介绍,年王景忠家4个劳动力年收入约五六万元,现在水不成问题了,他家今年种了80亩地。“上半年挣了50万元。”水如何影响农民收益?明华给记者算了账:过去白菜成本每斤四五角,水占1角,现在成本每斤1角5分,水占5分。
“下一步要向科技农业和节水农业发展,让种菜成本更低。”明华说。据安顺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先进介绍,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把坝子、山坳、坡地有机连结起,扩大规模效益。到年,这里已经建成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核心区亩,蔬菜累计采收量约1.9万吨,累计带动农户户人,人均增收余元。
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11月23日下午,贵州宣布9个贫困县摘帽,这标志着该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是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和硬指标任务,该省水利厅厅长樊新中介绍,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省级以上资金69.5亿元,解决全省.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6.32%,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90.2%,按现行标准已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边远山区、季节性缺水地区,饮水安全存在易反复、不稳定、管不好等顽疾。”樊新中说,截至年6月底,通过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行动发现的饮水安全短板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全省如期完成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片区集中供水率98.2%,自来水普及率96.4%。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今年8月,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贫困地区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通过新建大中小型水库,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万平方公里。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