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激活中国乡村教育新华社客户端

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新华社太原9月10日电(记者王皓)从去年9月来到马武寨寄宿制小学至今,“90后”女孩陈燕子担任特岗教师即将满一年,初为人师的她见证着这所乡村小学的巨大变化。

“陈老师,欢迎您!”黑板上稚嫩的大字让陈燕子放下了不安,怀揣感动与憧憬与7名学生相识。“从陈老师来的第一天,孩子们的脸上就写满了对新老师的喜欢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马武寨寄宿制小学校长赵金成说。

这所乡村小学位于山西省陵川县马武寨村,地处海拔米的南太行山深处,是方圆几十公里内唯一的学校。赵金成说,过去学校只有2位教师,他们从教时间都超过了30年。随着时代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学校十分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陈燕子老师在教室内上课。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陈燕子来到了这所小学,除了担任英语老师外,还给孩子们代音乐、美术和体育课。

不久前从马武寨寄宿制小学毕业的秦春兰和吕梦潇告诉记者,她们最喜欢陈老师的英语课。“陈老师会在黑板上画画让我们猜,然后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她经常给我们讲大山外面的故事。”

赵金成说,特岗教师的到来,不仅为学校增添了活力,成为大山里学生眺望外面世界的“窗户”,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和社会对乡村教学、生活设施的不断支持和完善。

事实上,自年以来,陵川县在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连续三年招聘特岗教师名。“新教师的补充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有效激活了乡村教育。”陵川县教育局局长秦国平说。

在9月4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自年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已累计招聘95万名特岗教师,其中本科学历的达到80%以上,平均年龄25岁左右;“特岗计划”还集中补充了大量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乡村短缺学科教师,有的教学点直到这些教师到岗后,才历史性地开出了这门课程。

陈燕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此外,中国多地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农村教师、特岗教师的待遇保障,让其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育部等六部门8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其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河北省献县先后投资余万元,为10多个乡镇的特岗教师建成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与生活问题。

贵州省龙里县不仅提高了特岗教师的生活补助,还规定每年教师节表彰拿出近10%的评优评先比例,单独用于“优秀特岗教师”表彰。

山西省临县寨则山寄宿制小学年告别破旧的土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校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宋亚珍说,3年前刚来的时候,4个老师挤一个窑洞、睡土炕,现在每人都住上了崭新的单人宿舍。

任友群介绍,“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已覆盖了中西部地区一千多个贫困县3万多所学校,目前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以后留任率达到85%以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说,近年来在农村学校任职的特岗教师,作为新生代乡村教育师资力量,对于教育的功效感到更为坚定和自信,同时给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lizx.com/llxtq/158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