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大家已经进入各式“彪悍”的过冬模式。享受温暖的同时,还须远离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取暖方式。
一
佩戴过长的围巾
实例:上个月6日,杭州的赵女士坐在同事的电动车后座上,当行至杭海路四季青桥下时,赵女士佩戴的长围巾突然卷进电动车后轮。在发出“啊”一声尖叫后,赵女士瞬间失去知觉,缺氧窒息。幸好当时有位小伙子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赵女士才醒过来。
和赵女士相比,河北的10岁女孩小青就没这么幸运了。12月2日,小青坐在妈妈的电动车后座时,长围巾也不小心被卷进后轮。因为受力太大,小青的颈椎完全断裂,导致全身瘫痪。
本地调查:在萧山,不少市民出行都会选择骑电动车。昨天,记者在萧绍路观察发现,为了防寒,围巾已经成了骑车人的“标配”。一位执勤交警告诉记者,最近并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故,不过围巾过长确实容易引发危险。
提醒: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冬季佩戴围巾不宜过长,最好将围巾的两端塞进衣服或进行固定。特别是小朋友,家长要留意孩子在玩滑梯、乘坐自动扶梯或自行车、电动车后座时,是否已将围巾塞到衣服内。一旦发生围巾绞缠引起的窒息事故,应先划破患者的围巾,解除其脖子上的束缚,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懂得心肺复苏术的施救者还可以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二
自助加油时身穿化纤衣服
实例:近日,江苏小伙小刘身穿化纤衣服去加油站加油,没想到衣服上的静电一下子引燃了燃油,他瞬间成了“火人”……
在被医院时,小刘的脖子以上已经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头发、眉毛全部被烧掉,五官甚至已经分不清。经医生诊断,小刘全身70%的面积为三度烧伤,30%的面积为深三度烧伤,面部则为深二度烧伤,有生命危险。
本地调查:今年以来,萧山不少加油站都推出了自助加油服务,不少车主也养成了自助加油的习惯。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助加油也是有讲究的,冬季身着化纤衣服加油,有可能会引发类似的意外。
金鸡路口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自助加油机上都有一个“金属按键”,它的作用就是防静电,车主在加油前只要触碰这个按键就可以释放身上的静电。不过,记者昨天观察发现,不少车主都是直接刷卡加油,对“金属按键”的功能并不知晓。
提醒:市民在加油前一定要先放掉静电,如果加油机上没有金属按键,可以在下车前用手碰车内金属部位“放电”。
三
骑电动车用“挡风被”
实例:近日,苏州一位女士骑电动车在慢车道上逆行,不慎与另一辆正面行驶来的电动车发生碰撞,由于被“挡风被”困住,她无法及时从车上跳离,而是随着车辆滑出几米远,撞上石块导致重伤。
“挡风被”是今年冬天开始风靡的电动车“保暖利器”,它看起来就像一件反穿的棉大衣,通过两根绳子绑在电动车车把上,就可以像小帐篷一样护住双腿,还能把腰部也围上。
本地调查:记者昨天在城区街头发现,几乎80%的电动车都安装了“挡风被”,它的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提醒:“虽然在执勤过程中还没有遇到因为‘挡风被’发生的交通事故,但使用‘挡风被’肯定是不安全的。”一位执勤交警提醒,骑电动车的市民最好不要使用“护腰连体”或过于厚重的“挡风被”,它们会影响骑车人的反应速度。冬季骑电动车,还是要注意慢行,多留意周围的情况。
四
使用电极式热水袋
实例:前几天,广东一户人家在给电热水袋充电取暖,谁知充电15分钟后,“砰”一声后电热水袋爆炸了。家中6岁的女童右脸被大面积烫伤,留下一块黑色的伤疤。据了解,他们使用的是危险系数极高的电极式热水袋。
本地调查:绒布外套或圆或方的造型,充一次电能热上四五个小时,价格还不到一餐饭的钱。记者昨天在萧山鞋城里看到,电热水袋成了不少摊位最畅销的商品。走进一家销售电热水袋的摊位,记者随手拿起一款叫价30元的卡通电热水袋,发现它只配着一根电源线,外套一个简单的硬纸板包装,除了挂着一块写着“合格”的吊牌,没有更多的产品说明和生产厂家的信息。而在淘宝网,电热水袋因为价格便宜,销量更是惊人。不少店家还打着“清仓”等噱头,推出了低至七八元的电热水袋,宝贝描述上也看不到生产厂家、质检信息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热水袋主要分为电极式和电热丝式两种。前者因为安全性较低,已被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但记者对此询问了不少销售电热水袋的店家,没有人能说上其中的区别,甚至不了解自家销售的电热水袋属于哪一种。
提醒:如何分辨电极式热水袋和电热丝式热水袋?专家介绍,这两种电热水袋从外形上看是没有差别的,分辨需要用手捏,如果能捏到电热水袋中有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那就是电极式热水袋,最好不要购买;如果可以明显摸到一个直径七八厘米的塑料线圈装置,那就是电热丝式热水袋,相对安全。
医院皮肤科的医生还提醒,为了防止“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电热水袋。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