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不少人会使用
热水袋、暖宝宝等“御寒神器”护体!
暖和的同时
隐患也随之而来!
有一种烫伤是悄无声息的低温烫伤没想到!
御寒神器成了“温暖炸弹”
近日,阜阳56岁的刘女士(化名),睡觉时在被窝里放了热水袋,第二天她发现左脚隐隐作痛,一看才发现痛的地方发红,局部起了一个花生米大小的水泡。
谁知十来天不仅没好,水泡脱皮破损后基底发白发黑,周围皮肤也肿了,疼痛加剧。
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刘女士左脚烫伤,虽然面积小但很深,部分皮肤、皮下组织都已烫熟,达到III°烧伤。
(网图)
由于刘女士患有糖尿病,伤口不能很好的愈合,医生只能选择为她手术植皮促进创面愈合。
市医院平均每天都会接到
1-2个低温烫伤患者
医院烧伤整形创面外科科主任裴丽丽告诉记者:“市医院近三个月以来,门诊接诊各类烧烫伤患者余人次,平均每天门诊都会接诊1-2个因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不当而致局部烫伤的患者,其中多为婴幼儿、学生、截瘫、糖尿病人、老年人。多是因暖宝宝及热水袋等使用不当所致,创面主要位于下肢。烫伤程度多为深二度或三度。其中有4人因面积偏大、损伤程度深,需手术住院治疗。”
(病人热水袋烫伤图)
小心暖宝宝、热水袋!
恢复远比想象困难
事实上入冬后
低温烫伤患者就开始明显增加
热水袋、暖宝宝、艾灸都是诱因
当皮肤持续接触44℃以上的物体时,就会导致被烫伤,犹如温水煮青蛙。而且这种烫伤大部分属于三度烫伤,热度已经损伤到皮肤全层,有时会伤及皮下的脂肪、肌肉和骨骼。
普通烫伤一般半个月能好
但三度烫伤无法自己愈合
如果不及时治疗
损伤会继续往里走
需要专业的烧伤科医生才能处理
有人曾做了个简易实验
将培根夹在两片暖宝宝中
2小时后培根就全熟了↓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人体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是与开水、火焰等高温致伤相比致伤温度稍低而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温。
入冬以后,天气变冷,人们睡觉时喜欢在被窝里用暖水袋、暖宝宝取暖,由于入睡后皮肤敏感度降低,若紧贴热水袋的位置长时间不换,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局部被烫起了一个水疱,这就是低温烫伤。伤后早期非常具有蒙蔽性,可能只冒一个水疱,实际上损伤可能已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等。
不要让取暖设备
长时间贴在身体某一个部位
这点在睡觉时尤其要注意!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因为身体基础条件差烫伤后病情往往变得严重如果发现局部皮肤隐痛、发红、医院检查最好不要自己挑破水疱以免引起感染市医院烧伤整形创面外科主治医师赵飞龙告诉记者:“在我们接诊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情况,比如有奶奶给烫伤孩子伤口上撒碱面的、撒盐的,啥样的都有。结果加重损伤,也增加了处理难度。”
所以小编,最后提醒大家:
不要相信“偏方”
请记住“五字口诀”
如果孩子不慎遭遇“低温烫伤”,皮肤出现红肿、水疱,千万不能认为事小不必就医,更不可外擦牙膏、冰敷、大蒜、撒盐撒碱、酱油等,或试图用针挑破水泡。
这些错误做法不但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还可能增加就医时处理的难度,并且会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
正确处理请记住“五字口诀”
冲
马上进行“冷处理”!尽快用洁净冷水(15-20°C)轻轻冲洗或浸泡创面10-30分钟。
脱
小心除去衣物,但如果烧烫伤严重,皮肤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小心地把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部分,注意不要挑破水泡。
泡
如果疼痛明显,可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水温,避免着凉。
盖
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棉布等轻轻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压破水泡。
医
除非轻微红肿可以自行处理,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不过
最安全的“御寒之宝”还是
多穿衣、多盖被
愿大家都能暖暖和和过个冬
来源:阜阳交通广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