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物质与精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它与野蛮、落后、粗俗相对。文明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素质、涵养、受教育程度都在其间。文明是生活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创造的结晶,文明是对恢复尊严的帮助,文明是人类通用的语言。文明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文明程度是生活质量高低的晴雨表,文明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提高了,又会促进文明进一步发展。
如何回应群众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需求?调查发现,广大群众的需求就是"传播新思想有魅力、开展新服务有活力、创造新生活有动力",即避免形式化、单一化的宣传和服务。我们运用当地乡村群众的土话(扎实语言)、概括出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需要"启明星、百灵鸟、连心桥、小棉袄、巧工匠、护花人"。具体分析如下∶
一、乡村需要“启明星”
目前,前往基层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的既有党政领导,也有高校教授,还有退休老干部、青年党员等等。
从群众的反映看,无论是什么人来宣讲,都希望他们讲的是“听得懂、学的进、用得上”。有些宣讲团成员习惯“照本宣科”,讲了很多大道理但是“不接地气”,老百姓听不懂,感觉浪费时间......从与乡村干部、乡村群众的沟通情况看,他们最喜欢的宣讲团成员是能够把握新思想的精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并且能够结合各地的实践,分析案例故事,从中提炼富有启发性,可以学习和运用的观点。基层干部形象的描述这种讲师的作用就是“启明星”,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分析,让乡村群众真正学到新思想的核心元素,真正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理解和运用。
二、乡村需要“百灵鸟”调查发现,乡村群众希望新思想新文明的传播是充满快乐的,是带给人们愉悦和幸福的。所以,群众更乐意看到将新时代新思想用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的方式体现出来。
举例:
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旁脚村的少数民族——印苗群众将新思想的内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志愿精神的内容,编入“印苗歌舞”、绣进“印苗刺绣”之中,让大家在载歌载舞、欢庆喜悦过程受到熏陶、受到感染。驻村第一书记介绍,“在印苗族里传播新思想,说的不如唱的跳的记得住,唱的跳的不如绣的记得久。”这就反映出,乡村群众更愿意通过符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看得懂的欢庆、快乐的形式,了解新时代、吸收新思想。
三、乡村需要“连心桥”调研中还发现群众对于“坚持党的领导”,直接的印象就是对乡镇党员干部、对驻村党员干部的认知。所以,他们希望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惠民工作与服务的好干部,成为连接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举例:
山东省曲阜市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辅导的时候,看到村党组织公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公示党员对群众服务的“承诺内容”,这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享受服务,也便于随时监督,也受到群众欢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群众最希望看到党员、干部真心为群众着想,真正为群众办事,将党的宗旨和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服务之中,架设沟通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四、乡村需要“小棉袄”“小棉袄”这个说法是在村庄交流的时候一位老人的比喻:关心群众、热爱群众的干部、党员、志愿者,就像贴心的“小棉袄”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举例:
茂名阳光志愿服务总队深入高州市大井镇的乡村,开展“乡村婆孙乐”的服务项目。志愿者引导和协调,鼓励乡村的老人、孩子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到村委会提供的活动场所,开展亲情体验、游戏快乐等等,并且通过沟通交流解决许多生活问题。这些关爱,经过志愿者的传递,在一点一滴中,将党的温暖带给乡村群众。
五、乡村需要“巧工匠”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专业化发展,在乡村文明实践站也呈现出这种需求。老百姓对于一般性、泛泛而谈的东西兴趣不大,但是对于结合实际情况、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内容就非常感兴趣。
举例: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作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立志成为“老区+山区”脱贫致富的先进,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结合推进新产业发展,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开展“农业+工商业+旅游业+机器人产业”等综合探索,以此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到本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村民生活带来新变化。调查发现,专业化、技术型的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志愿服务效果也越来越好。
六、乡村需要“护花者”广大农村的群众都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包括乡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等等。所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关心和帮助青少年的项目就受到重视。
举例:
湖南省辰溪县开展“一枝一叶”志愿服务,对留守儿童开展励志教育和关爱服务。文明实践讲师团的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一方面向留守儿童讲述习近平同志的成长故事,介绍习近平同志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关爱,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另一方面开展亲情陪伴、心灵沟通等等,留守儿童与“爱心爷爷”“爱心妈妈”的交流中获得温暖、获得激励,减少了孤独和迷茫。这种“送法到乡村、关爱在身边”的志愿服务也赢得广大群众的喜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时光流淌,星移斗转,回看人类文明来时的路,从混沌蒙昧到多彩纷呈,再跋涉到如今,其兴盛与衰微,灿烂与黯淡,落魄与文明,都化作烟尘融入了浩瀚的历史江河。触摸过去的痕迹,世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回味,不变的是永恒的文明主题横贯古今。而今,沐浴着富强民主之光,接受文明和谐的洗礼,我们无比幸运。生于新时代,当不负新时代,心向光明,永葆纯良赤子之心,为所当为,在追光前行中触摸时代的脉搏,传播文明的力量,做文明的追光者,逐梦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